俗话说:“小暑过,一日热三分。”暑气蒸腾,万物浮躁,盛夏自此而始。
谚语中说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就是指的这个时候自然界的天气是暑热和湿气的交集。夏天多暑多湿,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,则容易抑郁、倦怠、胸闷、胃口不好。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,夏季要多注意保养,以防咳嗽、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。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,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,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,容易便秘。
中医说“暑为阳邪,其性炎热”,说的是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,火热属阳,故暑邪为阳邪外界气温高、空气湿度大,人体汗液蒸发困难,体内热量积蓄过多、出汗过多,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,当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同样可能中暑。而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,持续的闷热使体内热量不能发散,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,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。
小暑逐渐入伏后休息一定要注意不要贪凉。根据小暑时节阳盛极、阴始生的特点,宜晚睡早起。中午可小憩,缓解疲劳的同时还可避免暑热侵袭。由于夏日炎热,皮肤腠理开泄,室内使用空调时,要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,以防风热感冒。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,体温调节功能下降,身体抵抗力变弱,这时如果贪凉开空调不盖被子,特别容易使寒气入侵体内,使身体生病。所以,三伏天睡觉不要贪凉,可以盖薄被保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