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骨骼钙的合成会减少,分解增多,骨密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,而骨密度的下降又会引起骨质疏松的症状。骨质疏松的特点就是骨密度减低和骨脆性增加,容易并发骨折。骨密度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之一,中老年人应该时刻留意,适时测量骨密度。
同时,王中华骨健康+全身修复中心提醒要注意身体传达出来的这几个信号,它们在告诉我们骨密度开始下降了。
腰酸背痛,严重时活动受限;
足跟痛;
手脚抽筋;
脊柱变形;
身高缩短和驼背;
牙齿有浮出感。
虽然随着年龄增长,骨密度下降是衰老的必然结果,但适当补钙、适当运动等干预措施也被证明可以有效减慢骨质流失的速度。量力而行做一些诸如快走、跳绳之类的健身运动,有利于维持骨骼健康。其实对于中年人来说此时运动目的是改善全身代谢情况,促进钙的吸收和骨的合成,维持骨密度。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是为了维持肌肉含量,减缓骨质流失,提高体质,改善免疫力。
除了运动有助于调养骨质疏松外,药物解决及食物摄入也有一定帮助,常见药物有抑制骨流失的药物、促进钙吸收的药物、钙剂等。饮食上摄入含钙高的饮食,如奶制品、豆制品等,蔬菜类如西兰花、甘蓝等绿叶菜。
王中华骨健康馆5.0提醒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,不要忽视自身健康问题,如果确诊了骨质疏松,一定要及时地到专业机构进行解决,越早开始调养,对身体伤害越小。